日出,晨曦染紅窗櫺。退休後的李爺爺,不再趕著打卡,而是輕啜一口熱茶,目光落在窗外新生的翠綠上。他緩緩伸出手,輕撫桌上用漂流木製成的筆筒,上面還刻著幾隻小鳥。
清晨的寧靜,是他在森林散步時截取的音符。午後,他將院子改造成小型花園,一盆蘭花生長,彷彿訴說著生命的優雅。夜晚,星光灑落,他用撿來的枯枝,編織成小巧的裝置藝術,將大自然的元素融入生活。
退休後的日子,少了庸碌,多了餘裕。他不再只是匆匆的過客,而是細細品味著大自然恩賜的每一份美好。從晨光到星輝,從土壤到木材,退休生活,是對自然的深情告白,是對歲月沉澱後那份寧靜的守候。
樂退山林間:重拾感官,探索自然療癒力
小時候,外婆總愛拉著我在阿公的菜園裡漫步,指著泥土裡偷偷探出頭的菜苗,細細地教我 recognition, 辨識。那時,我總覺得無聊,只想快點回家看卡通。直到退休後,我才懂,那些在泥土搓揉、與植物對話的時光,是多麼珍貴的禮物。現在,我住在阿里山腳下,每天清晨,我都會赤腳走在濕潤的泥土上,感受從腳趾傳來的微微刺痛,那是一種提醒,提醒我活著,提醒我與大自然連結。我開始學習細聽風聲、辨認鳥鳴,甚至嘗試用手指感受不同植物的葉片紋理。
這種重新探索感官的體驗,就像在播放一部慢鏡頭的電影,所有细微的細節都得以被放大。我開始研究自然疗愈, 發現多項研究指出,接觸大自然能夠有效降低皮質醇(壓力荷爾蒙)水平以及促進心靈的平靜。根據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相關研究指出, 進行戶外活動,如森林浴,能顯著降低血壓,改善睡眠品質。而陽明交通大學的學術研究也證實,接觸大自然能提升免疫系統功能。也參考了來自林務局的相關資料,得知台灣的森林,因其多樣性生態,適合於進行各式各樣的森林療癒活動。我還注意到了一些簡單易行的方式:
- 清晨的散步,感受微風輕拂。
- 午後的冥想,聆聽蟲鳴鳥叫。
- 夜晚的星空觀察,探索宇宙奧秘。
自在田園居:打造退休後的綠意生活空間
那些年,我總在水泥叢林中穿梭,追逐著時間的腳步。退休,對我來說,像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門,而這扇門的鑰匙,就是對綠意的渴望。記得第一次踏進外婆在鄉下的老家,那股清新的泥土香氣,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裡。現在,我終於有機會重現那份平靜。從挑選適合種植的植物開始,我翻閱了無數資料,學習如何在陽台有限的空間裡,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。
起初,我選擇了容易照顧的香草植物,像是薄荷和迷迭香。它們不僅散發著令人愉悅的香氣,還能為我的料理增添風味。接著,我開始挑戰種植蔬菜,例如小番茄和青蔥。每天清晨,我都會到陽台巡視,觀察它們的生長狀況,並仔細地浇水、施肥。這樣的過程,讓我重新找回了對時間的感知,也讓我學會了耐心和等待。為了更好地照顧我的植物,我經常參考來自農業試驗所的資料,例如:提供耐熱、耐濕的植物品種,以及適合台灣氣候的栽種技巧。我也會研讀中央氣象局的氣候資訊,依據天氣預報調整澆水時間,避免植物因為過度澆水而爛根。 此外,像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的研究報告,也幫助我理解如何透過有機方式來防治病蟲害。現在,我的陽台已蛻變成一個充滿生機的小型田園,每天都用綠意和芬芳迎接日出,開啟我退休後的美好生活。
山水入詩畫:透過藝術,延伸對自然的感悟
還記得嗎?小時候,外婆總愛在傍晚時分,搬出竹椅,坐在埕邊欣賞著天邊火燒雲的絢麗。 那時,雲彩的變換、微風的輕拂,都成了我眼中最美的風景。長大後,生活被工作、人際關係填滿,漸漸忽略了周遭自然的美好。直到退休後,我鼓起勇氣報名了社區大學的國畫課程,重新拾回了對自然的熱情。
每當宣紙在筆尖的輕挑下,慢慢暈染出山巒的輪廓、流水的光影,我的心也跟著沉靜下來。
繪畫的過程,其實是重新觀察、感受自然的過程。那些樹的姿態、光的變化、山水的靈動,都深深觸動著我。
透過藝術,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山水。
我透過畫作,將對自然的感悟,以我的方式延續下去。
我發現,欣賞這些作品,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,更是一種內心的交流,是重新體驗生命、與自然和解的過程。
讓我感受更深的是,透過藝術,我與土地的連結被加深了。
我進一步將這種感受融入我的日常生活:
- 每日清晨,在外頭散步,感受陽光的溫度。
- 煮茶時,觀察著茶葉在水中舒展的模樣。
- 在家中擺放綠植,感受生命的活力。
根據農委會推估,台灣約有 6,000 種高等植物,而《台灣植物誌》巨著的編纂,更收錄了超過 5,000 種植物的詳細資料,這數字,讓我們更能體會台灣自然資源的豐富。 在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學會發布的調查報告中也指出,親近自然有助於提升心理幸福感。
擁抱自然行:實用建議,豐富退休生活每一天
退休後的日子,彷彿是一場盛大的慢活儀式,而大自然,正是這場儀式中最美的佈景。身為土生土長的台灣囡仔,我從小就在竹林裡追逐螢火蟲,泥土的氣息、樹葉的沙沙聲,都成了我童年最美的樂章。後來,我搬離了熟悉的鄉村,在城市裡打拼。直到退休那天,我才發現,原來心底最渴望的,還是重新擁抱自然。現在,我每天清晨都會到住家附近的山林健行,呼吸著帶有芬多精的空氣,聽著鳥叫蟲鳴,心頭的煩惱也跟著煙消雲散。傍晚時分,我會在陽台上種植一些香草植物,薄荷、迷迭香,不僅能為我的晚餐增添風味,也能讓我的生活充滿綠意與馨香。而週末,我則會帶著相機,深入台灣各地的山水之間,捕捉四季更迭的美麗瞬間,用我的鏡頭,記錄下這片土地的感動。這些時光,都是我退休生活裡最珍貴的寶藏。
想讓退休生活更加貼近自然嗎?以下是一些實用且容易上手的小撇步:
- 規劃戶外活動: 每週至少安排一次到戶外走走,可以是健行、騎自行車、或是到公園散步。依照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顯示,規律的戶外活動,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,降低慢性疾病風險。例如,只要在一週內累積達到150分鐘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,就能對健康有顯著的益處。
- 在家打造綠意: 無論是陽台、窗台,還是室內空間,都可以種植一些綠色植物。根據台灣大學園藝學系的研究,植物不僅能美化環境,還能淨化空氣,舒緩壓力。
- 體驗農作樂趣: 如果有庭院或陽台,可以嘗試種植蔬菜水果,體會農作的樂趣。農委會的調查報告指出,參與農作活動,有助於降低憂鬱和焦慮的風險。
- 學習自然知識: 閱讀相關書籍、參加講座,了解台灣的生態環境。 例如,您可以參考林務局出版的台灣森林資源調查與分析報告,能更深入了解台灣的生態特色。
The Conclusion
夕陽餘暉,光影流轉。退休,是另一段與自然重逢的旅程。掬一捧晨露,聽一聲鳥鳴,種一株花,寫一首詩,讓自然的詩意,點綴生活的每一個角落。願你我,皆能於歲月中,細品這份靜好,悠然自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