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光灑落,筆尖輕觸試卷,腦海卻頻頻浮現螢幕上的碎片。考試鐘聲彷彿催促,指尖卻忍不住想滑動手機,沉溺於無止境的資訊洪流。渴望知識的眼神,對上數位誘惑的魔爪,這場內心的拔河,考生們,你準備好迎接挑戰了嗎?
讓我們一起探討數位斷捨離的技巧,在專注與分心中取得平衡,尋回專注的定力,為理想揚帆!
數位時代考生分心症候群:滑手機成癮解析
記得那年,我參加大學學測,考前衝刺階段,書似乎永遠讀不完,焦慮感像黑洞般吞噬著我。那時,手機才剛開始普及,對我們來說,它更像是一種禁忌的玩物。偷偷摸摸地滑,成為許多同學共同的秘密。放學後,大家躲在角落,沉浸在Line的對話,或是刷著當時流行的社群平台。我那時也難逃誘惑,明明下定決心要認真唸書,卻還是忍不住拿起手機,快速瀏覽,明明只是想查個單字,最後卻總是迷失在無盡的資訊流裡面。那種掙扎感,直到現在都還清楚地印在腦海裡,我相信,許多經歷過升學考試的考生們,都曾體會過這種痛苦。
數位時代,手機更是如影隨形。要戰勝分心,首先要了解背後的成因。根據精神科醫師的研究指出,手機成癮跟大腦中的多巴胺系統息息相關,短時間的快感容易讓人上癮。而根據台灣電信科技公司針對青少年使用手機習慣的調查,發現考生們使用手機的時機,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時段:
- 上課或自習之間的空檔,滑手機成為一種立即性的放鬆方式。
- 面臨壓力或挫折時,透過手機來逃避現實。
- 感到無聊或寂寞時,尋求社群媒體上的慰藉。
另外,根據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,長時間使用手機,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。因此,適度地使用手機並培養自律能力,對考生來說至關重要。我們可以嘗試使用手機內建的「螢幕使用時間」功能,來追蹤自己的使用狀況,並逐步減少使用時間。
專注力大作戰:考生數位斷捨離實戰指南
想當年,我阿嬤總是笑著罵我:「手機玩歸玩,書也要讀!」她那時候不懂什麼是數位斷捨離,但她就是知道,螢幕會「黏」住年輕人的眼睛。想想我高三那年,每天晚上偷偷躲在棉被裡滑手機,隔天早上永遠睡不飽,上課也是一肚子霧煞煞。成績?當然是慘不忍睹。後來,我痛定思痛,開始了我的「螢幕戒斷」之路。我媽甚至還幫我把Wi-Fi密碼改掉,美其名是「幫助我專心」。雖然過程痛苦,但現在回想起來,真的是我人生中關鍵的一步。
那麼,考生們該如何在這數位叢林中突圍呢?以下提供幾個我的實戰建議,希望能幫助考生們重拾對學習的熱情:
- 手機擺脫誘惑: 設定手機使用時間限制,或是乾脆把手機放在視線之外。如果你實在忍不住,可以考慮短暫使用非智慧型手機。
- 善用工具: 網路世界琳瑯滿目,善用像是番茄工作法App,將注意力集中在有限的時間內。
- 建立支持系統: 告訴你的家人或朋友你在進行數位斷捨離,請他們支持你。
- 尋求專業協助: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手機成癮,無法自拔,可以尋求專業諮商心理師的協助。
值得注意的是,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,我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盛行率約為 8.7%。而根據台灣數位媒體應用暨行銷協會發布的報告,高達8成的受訪者表示,智慧型手機是他們分心的主要原因。這些數據告訴我們,數位斷捨離不只是個人選擇,而是攸關身心健康的課題。
高效備戰策略:建立適合考生的數位使用習慣
身為一個從小在台灣長大的部落客,我對手機簡直是又愛又恨。記得國、高中時期,手機就像我的隱形翅膀,讓我隨時隨地都能與朋友聯繫。升大學考試前,我爸媽為了讓我專心,幾乎是「斷網」式管理,家裡網路密碼只有他們知道,手機也只能打電話。那段時間,我真的非常痛苦,覺得自己與世界脫節。然而,少了手機的干擾,我反而更專注在課業上,效率意外地提升,最終也順利考上理想的大學。
那麼,如何建立適合考生的數位使用習慣,讓手機變成學習的助力而不是阻力呢?以下分享幾個小撇步:
例如:
- 設定明確的使用時間限制: 善用手機內建的時間管理功能,或下載 App 限制使用時間,例如一天只能瀏覽社群媒體 30 分鐘。
- 創造無干擾的學習環境: 將手機設定為「勿擾模式」,關閉不必要的通知。
- 善用數位工具輔助學習: 像是查閱教育部國語辭典,它提供了豐富的詞語解釋與例句;或是中華民國文化部的國家圖書館,擁有豐富的數位典藏資源。
- 定期進行數位斷捨離: 定期檢視手機裡的 App,刪除不再使用的,減少誘惑。
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 (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) 的研究指出,睡前使用電子產品會影響睡眠品質,考生朋友們更需要注意。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(UNICEF) 的資料,過度使用手機也可能影響心理健康。
打造清淨備考環境:數位工具輔助與時間管理妙招
身為一個曾飽受考試煎熬的過來人,我太了解那種捧著參考書,眼睛卻總是不自覺飄向手機螢幕的痛苦。回想當年,我試過各種方法想跟誘人的社群媒體和遊戲說再見,結果總是被它們輕易征服。後來我痛下決心,仿效日本的「斷捨離」概念,把數位世界也當成房間來整理,只留下真正能幫助我備考的工具和資訊。老實說,一開始真的超掙扎,內心戲十足啊! 但當我漸漸擺脫手機的束縛,發現備考效率簡直是突飛猛進!
要打造清淨的數位備考環境,關鍵就在於:
- 選擇適合的數位工具:像我當年,用螢幕鎖定App管制手機使用時間,也使用像是Evernote這樣的筆記軟體整理資料。
- 善用番茄工作法:專注25分鐘,休息5分鐘,可以有效避免分心。
- 建立時間管理系統:利用Google日曆等工具事先規劃行程,提醒自己,並記錄每天的進度,有助於追蹤學習成效。(參考教育部的「提升國中小學生學習成效研究之數位學習資源研究」報告指出:時間管理策略對學生成績有顯著影響。)
- 設定明確目標:將目標細分,例如將「準備考試」拆解成「背誦單字」、「練習考古題」等具體任務,讓我們更容易達成。
類。
Concluding Remarks
數位斷捨離,不只是刪App,更是重新定義你與手機的關係。考試路上,誘惑難免,但每一次放下手機,都是向目標更靠近一步。掌握技巧,培養自律,你會發現,你比你想像的更強大。祝你金榜題名,無往不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