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心情寫下來,讓焦慮有出口

Author:

夜深人靜,思緒如絲,纏繞心頭。牆上的時鐘,滴答滴答,敲打著焦躁的鼓點。你是否也曾感到胸口沉重,呼吸困難,好似迷失在無盡的恐懼森林裡? 那些無法言喻的煩惱,像幽靈般糾纏,吞噬著你的笑容,偷走你的睡眠。

現在,讓我們停下腳步,拾起筆,攤開紙。把那些悄悄滋長的焦慮,如實地寫下來。 讓文字成為你的傾聽者,你的朋友,你的庇護所。 當墨水浸透紙張,你將發現,那些原本看似無解的困境,竟也能在字裡行間找到喘息的空間。 這是屬於你的,秘密花園。

書寫療癒:透過經驗,探索情緒的起伏

那些年,我總是在深夜的被窩裡,翻來覆去,怎麼也睡不著。城市的光線滲透進來,和著心頭的煩躁,織成一張巨大的網,牢牢地困住我。當時,失眠、恐慌,像兩隻黑色的怪獸,日夜侵蝕著我的內心。朋友建議我試著寫日記,最初我對此嗤之以鼻,認為這不過是小女生才會做的事情。但當我第一次拿起筆,開始用笨拙的文字,傾訴著那些不敢對人言說的恐懼時,我才發現,原來文字,竟有如此神奇的魔力。

透過書寫,我開始學著正視自己的情緒。不再是任由焦慮吞噬,而是像一位勇敢的考古學家,一點一點地挖掘深埋在內心深處的秘密。我開始分辨不同的情緒,它們是憤怒悲傷,還是恐懼?寫下它們的來龍去脈,它們的模樣、味道,慢慢地,我開始理解這些情緒,理解它們是源於壓力人際關係,或是對未來的擔憂

  • 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於 2022‍ 年的統計,台灣民眾曾有情緒困擾的比例高達 20% 以上。
  • 另有研究指出,透過正念書寫,可以顯著降低心理壓力與焦慮程度。

解讀焦慮:作者觀點與心理學見解的交織

還記得那年夏天嗎?溽暑夾雜著期末考的壓力,我像隻無頭蒼蠅般在書堆裡打轉。成績、未來、甚至晚餐吃什麼,都成了焦慮的來源。 那時候,我總是獨自一人躲在頂樓,望著遠方的觀音山發呆。山上的微風吹拂著,似乎想輕輕地拂去我心中的煩悶。⁤ 那個時候,我就開始用筆記錄下那些翻騰的情緒。起初,只是寫些破碎的句子,像是今天午餐的炸雞太油,或是考試的題目實在太難。 慢慢地,我嘗試著更深入地剖析自己的感受,寫下「我害怕失敗」、「我擔心無法融入團體」等等更深層次的念頭。 那些文字,就像是從心中傾瀉而出的暗流,將積壓的情緒一點一滴地釋放出來了。 你可以試試看,找個地方,拿張紙,把心事寫下來,你會發現,焦慮似乎也沒這麼可怕了。

心理學家們也曾對焦慮做過深入的研究,發現它與許多因素息息相關,例如:

  • 環境因素: 生活壓力、人際關係等等都會影響焦慮感。 根據臺灣大學醫學院的研究,環境變化和不確定性是許多學生焦慮的觸發點。
  • 個人特質: 個性因素、應對方式等等也與焦慮程度有關。 高雄醫學大學的研究指出,容易緊張、完美主義傾向的人,更容易感到焦慮。
  • 生理因素: ‍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,也可能導致焦慮。​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報告顯示,血清素與多巴胺的濃度,對情緒調控有顯著影響。

了解焦慮形成的各種原因,能讓我們更有效地應對它,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舒緩方式。

實用指南:具體書寫技巧與自我療癒建議

還記得那年夏天嗎?炙熱的陽光烤著水泥地,蟬鳴聲聲不絕於耳,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壓抑。升學壓力像座大山壓得我喘不過氣,夜晚總是徹夜難眠,白天也提不起勁。我開始在日記本中傾訴,把那些塞滿胸口的煩躁、恐懼,甚至是對未來的迷惘,一股腦兒地傾瀉出來。起初,文字雜亂無章,像一團糾結在一起的毛線球;但神奇的是,每當寫完一篇,心頭的沉重便會稍微釋放,可以重新呼吸。久而久之,我學會了用文字整理思緒,漸漸地,焦慮不再是無形的怪獸,而是可以被我理解、分析的存在。

想透過書寫緩解焦慮,不妨試試以下幾點:

  • 定時書寫: 每天撥出固定時間,哪怕只有短短十分鐘,培養書寫習慣。
  • 不求完美: 不要過分在意文法或遣詞用字,重點是忠於內心感受。就像中研院針對台灣民眾心理健康的研究指出,書寫能有效幫助情緒調節。
  • 善用引導: 如果不知從何開始,可以透過「我今天感到…」、「我希望…」、「我害怕…」等引導句,打開思緒的閘門。根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的研究指出,引導式書寫能幫助釐清內在想法。
  • 多元嘗試: 除了日記,還可以寫信給自己、寫詩、畫圖,甚至用塗鴉的方式表達。

​ 透過書寫,我們終將學會與焦慮共處,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。

Future Outlook

筆尖輕觸紙頁,思緒得以流淌。焦慮如浪,書寫即是築堤。當文字承載情緒重量,內心風平浪靜,清晰浮現。留下痕跡,也是留給自己的慰藉。